新闻中心

详细内容

天不丧斯文: 二十世纪打字机 20th Century Typewriter

  075期北欧半月谈正文由五部分组成,图多且包含视频一则(最近正在跟三大运营商洽谈「北欧半月谈」专属流量包事宜,谈下来之前请大家注意流量!)

接盘1975——21世纪打字机初体验关于打字机: 那些有用的/没用的历史与技术打字机在芬兰——需要预约访问的博物馆打字机修理哪家强?芬兰赫村找Tiainen! 天不丧斯文:二十世纪打字机与二十一世纪天不丧斯文: 二十世纪打字机 20th Century Typewriter

  打字机,是我「超英赶美」现代化进程中极易忽略的一段过去式,在国内还没规模化商用,大伙就跑步进入个人电脑时代了。机械式打字机更是极为适合表达拉丁字母,虽有中文、日文打字机发明,效率不敢恭维。而在一些个西方国家,打字机的生命历程却从十九世纪末一直延续到PC 开始普及的上世纪 ** 十年代;广泛的民用让打字机深入普通人生活,其大众衍生文化同样丰富得多。

  半月谈唯一主笔第一次对打字机产生深刻印象或源于科恩兄弟的电影《巴顿·芬克》。三十年代,作家男主只身一人提着台打字机自纽约前往好莱坞,从有艺术追求的剧作家艰难转型爆米花电影写手。

片中男主的打字机是经典美国品牌Underwood (下文会重点提到)《巴顿·芬克》片中「加州旅馆」室内办公桌陈列

  脑海埋下电影的深刻印象,物欲的种子很快发芽。

接盘1975——21世纪打字机初体验

  我觉得我应该是个读书人。毕竟好翻书,又笔耕不辍,惨淡经营专栏,私下更喜欢捧只日记本涂涂抹抹,见到打字机这样的「文房四宝」应当有天然的亲近感。这种情绪酝酿着,就在赫尔辛基逛二手店时见到有店家卖旧打字机;一边眼馋,一边惦记着有天搬一台回家。

  买前的纠结是:不能正常工作的打字机很便宜,只要5-10欧、但只能做摆设,我又不开青旅、咖啡馆;20欧左右就可以买到能正常使用的设备,然而最终入手的这台前东德产Erika 牌打字机高达45欧。这是因为卤煮一见到 #前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 标签——就 ** 。

  那是一年前,在某二手网店里看中后、联系卖家盘问一番,就正式接盘了下图这款。075期北欧半月谈从此说开去。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东德产Erika 60 机械式打字机

  其实价格还不算太夸张,毕竟设备比较完好。卖家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据其交代,这台Erika 60 是1975年他父母给自己的圣诞礼物,用到1983年后一直闲置。大爷家住赫村沿海位置极好的地段,不缺钱又急着处理这么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也是够狠心。如上图所示,带便携箱,清洁刷、一些打印纸,还有色带(墨水带),免去买家额外拼凑配件的烦恼。说明书不含英文,大爷还很友好地教我使用方法,我让他重复了两遍,旋即提着这坨八公斤的铁疙瘩三步并作两步一路小跑回家,以为捡了个宝。

  下了血本买来的宝贝,会有那种亟不可待想拿它装逼,又不知道怎么具体下手的兴奋与紧张。操作不复杂,把白纸装进槽格,固定,就可以边聆听机械按键的复古敲击噪音、边欣赏跳跃的针头上下穿梭——当然眼看着脑子里的想法「跃然纸上」——感觉也是很好滴。这玩意有点像拍立得, ** 在于那种「立等可取」的即时效应。

  缺点也明显,比如机械式打字机的噪音(也有无噪音款),换行需手动操作,无法电子传输,笨重,移动光标需手动对齐等等。习惯在PC上「水银泻地」,降维到机械打字机敲字速度会很受憋。大概是机械针头敲击纸面的缘故,连续按键间隔不能过短,否则前面的针头还没归位下一个就跟进连击——针头会卡在一起。

  另外,尽管QWERTY 键盘布局容易上手,所有按键像剧场一样从前到后设置了阶梯式「座位」,习惯了「平面」适应起「立体」键盘布局恐怕需要一段时间。

Erika 60 键盘特写,最左侧凸起的扳手可以切换墨水带即字体颜色

  这个「键盘斜面」还会让按键角度发生变化,导致手指往键盘边缘「够」的时候不便于像平面键盘一样垂直发力(除非移动手的位置),而按键力量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字体的清晰度。这就是机械和电子的区别,要是不拿机械式打字机写点「力透纸背」的文字、「掷地有声」的醒世恒言,「下手」必然底气不足。

  我在家里拿打字机确实写了些「振聋发聩」的惊世之作,以至于有次隔壁见面问我是不是喜欢打游戏。一开始不知道写什么,抄了一些当天的头条新闻。现在看也有点意思。

2016年9月的国际新闻头条被美国大选及叙利亚危机主导

  还有一发算是致敬 《闪灵》片段。是这样的:片中女主看到作家丈夫的「创作成果」后,发现后者已疯。

库布里克的惊悚片《闪灵》(1980)

  感同身受,写东西没思路确实容易脑袋大,就敲了下面几行。

  还坚持一段时间日记,就不放出来吓人了。下面这个视频是075期北欧半月谈的「开场白」。记忆上的一个小偏差——这期并不是NO.077。视频不到一分钟,请您欣赏。

以上都是玩票,瞎玩,相当不专业。于是感觉需要一点理论和数据支持,搜到一些很专业的打字机信息聚合网站。马上现学现卖,向大家介绍一番。

  

关于打字机:那些有用的/没用的历史与技术

  首先介绍这个网站准确地说是个人网站,建在美国俄亥俄州一所耶稣会私立大学的服务器上。该校哲学教授Richard Polt 出于个人兴趣建立了一个乍看很简易的站点The Classic Typewriter Page——里面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打字机的信息。比较直接的「有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在哪能买到一台打字机(特别是墨水带)?我的打字机年头多久、具体什么型号,这把老骨头现在值多少钱?哪有说明书,怎么清理保养,坏了找谁修?

  问题一:如果你住在西欧或北美主要城市,在二手店或古董店里淘一台应该不难;如果人在国内,其上手难度、成本也很可能比你预想的低得多——某知名电商网站可以很容易找到能用的、不贵的设备。至于色带或者墨水带,考虑到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做得比较好也不至于买不到适用款;除非你的设备极其古旧、偏僻,或者你执着追求原厂配件。

  问题二:这位站长应该是说给家用打字机较为普及的欧美,比如收拾破烂手淘出祖上传下来的宝贝,或地下室箱子里整理出一台遗物,跟我们关系也不大。想靠收藏古董打字机赚钱,恐怕不是个好门道。

  问题三:The Classic Typewriter Page 站内,能找到覆盖主流打字机品牌、型号的电子扫描版使用说明书。往往好不容易买到一款心仪打字机,说明书却早已散佚,即使有也因为语言障碍无法读懂,这时打字机使用说明书的整理、扫描、存档对新入手打字机的同学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站长绝对是走心了收集整理这些,往大了说是对传承打字机文化功在千秋的好事。比较古旧的仅举一例,1910年出版的适用于Remington 雷明顿 No.10 &11 号打字机说明书书摘。

Remington No.10 &11 打字机说明书封面及第15页色带部分图解

  可惜没找到我的Erika 60 英文版说明书,不过Erika 48的英文版说明书应该可以凑合看。也是因为探寻、挖掘这些相关信息,一度以为卖我打字机的芬兰大爷描述有出入。从The Classic Typewriter Page 顺藤摸瓜,我被跳转到另一个提供「设备型号索引」的打字机信息库 Typewriterdatabase,在Erika 词条页面找到Erika 60似乎在1976年才上市,并在1984,1986和1990年又分别进行了几次升级。大爷说这是他1975年收到的圣诞礼物——是提前拿到的内测版还是大爷在报道上出现了偏差?

Typewriterdatabase: 从颜色上感觉芬兰大爷这台是图中左上角的同款芬兰大爷这台东德产的Erika 60 Logo 左侧有"DARO"红标,随后的版本如右侧的90版则只有Erika 的Logo

  为了弄清楚这个DARO,剧情又出现了反转——意外查到的一则资料推翻了之前的「记忆偏差说」。根据博客x over it 对Erika 品牌在1965-1991年历史沿袭的介绍及推断, Daro 标识的出现跟东德当局经济管制政策有关。据称,1969年东德所有打字机生产企业被统一在Zentronik 旗下,而1979年Zentronik 又改为后来更为人熟知的Robotron. Daro 的Logo也刚好存在于1973-1979年,所以博主推断Daro 可能是短命的Zentronik 旗下商标。这倒符合芬兰大爷的记忆,不管是75年还是76年,他的设备肯定是在73年-79年的区间内生产无误。

  进一步看下图x over it 博主提供的Erika 产品生命期表,Erika 60 的产品期不仅限于Typewriterdatabase 给出的1976-1990而应该是1974-1991;所以从一开始就是我的误会,后者根据四个时间点展示Erika 60,不代表Erika 60 只在76、84、86、90这四个年份生产过。

作为Erika 战后生命周期最长的一个系列,Erika 60 产品生命周期为1974-1991年

  果然,在Typewriterdatabase 查验Erika 产品序列号,发现打字机信息库Typewriterdatabase 跟博客x over it 的描述不但不冲突,还互为印证(我真的错了)。

芬兰大爷这台序列号为5277520的设备刚好夹在1975年与1976年第一台的序列号之间,大概是年中出产,所以大爷不需要时空旅行就可以在1975年圣诞节收到这份礼物,可以结案了。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Erika 60 在1990年出厂时正值两德统一(1990年东德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加 ** 邦德国即西德,两德完成统一)。所以90版Erika 60 背后印的是「德国制造」,而非「东德制造」。

永别了,东德。

  除了信息检索,购买、估价,保养、维修,说明书这些比较实用的信息,站内也有很多有趣的「无用信息」,比如

作家、历史名人们的同款有哪些?打字机简史以及品牌型号的渊源、故事

  名人爆款打字机不可胜数,大约西方国家二十世纪有多少文人墨客就有多少案例。比如伍迪艾伦一台机械打字机用了五十年,不但没碰过电脑连电动打字机都没用过。

《安妮·霍尔》、《汉娜姐妹》、《子弹横飞百老汇》等剧本就是这台Olympia portable -3 敲出来的脱口秀主持人大卫·莱特曼的Royal Empress鲍勃·迪伦用早年用Royal 打字机写歌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当然要用更有科技范和未来感的IBM Selectric II

  

  这些机器什么构造,教诸多大咖竞折腰?

  「见微知著」,先学习一下打字机部件名词

把这些名词术语搞明白、翻译好,也成半个专家了。大家各取所需,请便。

  再展开宏观画卷,了解一番打字机简史。

  早在1714年的英国就有人为自己发明的「可以打字的机器」注册专利,但第一台被证明可以工作的设备是十九世纪初一个意大利人为失明朋友制造的,而在市场上取得一定成功的商用级打字机直到1870年才真正出现——发明者是一位丹麦牧师。不过北欧发明家开了个好头却「后继无人」,除了瑞典有过小批量的打字机生产,后世打字机发明者及生产商主要是美国和德国(可能是市场规模问题)。

据说尼采家人曾送他这款打字机作为礼物, 他对此深恶痛绝(图源 ** .invaluable.com)

  1874年,美国市场上出现了Sholes & Glidden 牌打字机——这台设备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它首创了QWERTY 式键盘布局设计。现在看看自己的电脑或者手机虚拟键盘,是不是跟一百多年前的设计基本保持一致?

调换字母C/X位置、把M挪到末行,1874年 S&G 打字机的QWERTY键盘布局与今天并无二致。

  S&G 的名字统一定位为Remington,就是前面放过打字机说明书的那个Remington. 该生厂商随后在打字机市场取得主导性地位,特别在美国,Remington绝对是个家喻户晓的牌子(站内有专门文章按具体型号介绍 Remington 1910-1950年期间的打字机产品)。

  题外话:创立于1816年的 Remington 品牌是美国之一,颇有传奇色彩。它们更有影响力的业务是枪支制造,营业额通常以十亿美元记;中文名叫「雷明顿」,国内比较常见的可能是它家剃须刀。

  总的来说十九世纪的打字机依然比较原始,用户一大痛点在于打字时看不到纸。想「预览」就得停止输入、掀开盒板,而这么「盲打」非常影响效率。时代呼唤一个重新定义打字机行业的新领导者,这次的弄潮儿不是Remington, 不过据说Remington 不慎「点炮」助攻了竞争对手。

  原来有一家叫 Underwood 长期做打字机周边配套产品比如墨水带,然而听说做打字机的 Remington 准备做自家墨水带后,走投无路的 Underwood 决定「逆袭」进入打字机制造领域(相当于 生产 iPhone 保护套起家的小作坊决定自己做手)。

   ** 5年出现的Underwood #5(叫你下木牌五号打字)把白纸黑字放上了「台面」,成功地解决了「盲打」问题,销量更以百万计。自此以后的老式打字机基本延续了下木牌五号设计样式——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IBM 电动打字机Selectric 问世——直到七十年代电子打字机的出现——直到八十年代个人电脑的出现。

  科技的更新换代在加速。相比被迅速取代、浅埋在晚近地表下的电动、电子打字机,老式打字机扎根更深,其文化层也更加丰富多彩。

相当于二十世纪初的苹果,风行的Underwood #5 设定了经典打字机的行业标准

  当然,在二十一世纪,不论是机械式打字机还是电动打字机,都已经作为古董搬进博物馆了。况且搬进博物馆也未必有观众,比如芬兰就有一家平时闭馆——访问需提前预约的私人打字机博物馆——打字机与计算器博物馆。笔者净喜欢扯那些没用的,就去见识一番。

打字机在芬兰——需要预约访问的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位于芬兰一所叫做 Finnish Business College 的教学楼内。提前预约后,一位校工为我开门,带我进馆。其实在外面隔着玻璃就可以看到室内陈列,从屋子里也能看到外面不时走动的学生。这堵玻璃墙内外的时间,好像隔着一个世纪。屋子里面密集摆放了很多打字机和陈列着打字机的玻璃柜子,我慢慢欣赏这些打字机,校工阿姨就坐在一旁玩手机。

  下面这两张图基本覆盖了博物馆大多数的展品,有兴趣仔细看的话还是能看很长时间的。

图源:"The Fascinating Old Typewriters" by Harlio, Napoli&Santonen, 2000.

  打字机敲出的第一则芬兰语文字出现于1876年。一位叫Henrik Fabian Helminen 的芬兰商人前往美国参加费城世博会期间,用一台两年后才正式批量生产的Remington #2 激动地写道:「这儿的女士们用这台机器打字的速度是手写速度的四倍!」。他当时就预订了一台。

这台有记载的「芬兰#1」 1877年产 Remington #2 现存于Finnish Business College 打字机博物馆内

  Finnish Business College 有这台Remington #2 作镇馆之宝绝非偶然。 ** 9年,这台芬兰#1 打字机被捐赠给该校。作为Finnish Business College 第一台打字机,校方也与时俱进、「敢为芬兰先」地将其用于教学。因此馆藏设备的陈列既是一部活生生的打字机进化史,还是该校校史与芬兰教育、社会变迁的珍贵记忆。

  不过直到 ** 0s 芬兰人才能在商店买到打字机。值得一提的是芬兰国父曼纳海姆将军的父亲在十九世纪末开办了芬兰第一家办公用品商店,并在二十世纪初成为国内主要打字机进口及销售商(关于芬兰国父曼纳海姆将军的故事 - 芬兰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Finland ).

图左是芬兰国父曼纳海姆将军二十世纪初代表沙俄「探访」大清国;图右为二战期间会见

  具体到打字机使用,最初的使用者往往是自学或者靠同僚/售货员指导。随着设备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打字机使用的教学跟进了——这家Finnish Business College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到1912年,该校已经拥有20台打字机设备用于教学;1920年,更是在配备专门打字机教室的基础上设置了每周六小时的打字机课时。下图为二十世纪初课堂上学习打字机使用的学生。

打字员曾被视为女性专属岗位,图中的学生都是女士

  关于女性刻板印象与打字员这点,联想到英剧《是大臣》的两个片段(该片堪称北欧半月谈第一截图源)。首先是S01E03里「节约运动」中,哈克大臣对行政部大幅裁员,导致伯纳德临时客串打字员,但他找不到W键在哪,于是问一位女性同事。

也许这可以侧面反映「打字机使用」并非八十年代英国办公室文职人员「必备技能」

  S03E01, 哈克大臣想为改变女性职场地位做努力,不过汉普瑞爵士认为行政部没有适合女性的空缺岗位了,女人不就是打字、端茶倒水、清洁卫生吗?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一些厂商推出色彩明亮的打字机,配女性模特吸引女性购买者。

1969年,意大利打字机品牌Olivetti 推出Valentine 系列打字机

  前面的回顾里我们知道,六十年代已经有电动打字机出现了。1961年IBM的Selectric 键盘已经基本进化完毕,「印字」的针头换成了一个「字球」。Finnish Business College 在1970年引进了类似的电动打字机。

电线若隐若现,再见「不插电」的打字机。IBM, Selectric 1961.

  虽然电动打字机后面还有电子打字机,但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发达国家普及的个人电脑让打字机「寿终正寝」。Finnish Business College 打字机教学的最后一课停在了1992年。

  值得庆幸的是,有人为了记录这段历史建立了这座芬兰打字机博物馆,让后人有一个参观、学习的地方。1988年,为庆祝Finnish Business College 建校150周年,该打字机博物馆正式成立。

现已退休的名誉校长Raimo Harlio 对博物馆的成立功不可没,他也是介绍芬兰打字机历史一书"The Fascinating Old Typewriters"的三位作者之一

  该打字机博物馆网站的联系方式留的是他的邮箱,所以拜访前我给他写过一封邮件。起初迟迟未回,后来才知道他退休了,不过他还是把邮件转发给同事,让这次「预约的博物馆之旅」得以成行,并回复我一些打字机购置方面的建议。

  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可惜未曾谋面。

  年中回国前收拾行装空间有限,曾一度想把这台打字机送给一个朋友。朋友很认真地劝我留着带回国内,说他需要可以随时买,现在必须要大大地感谢他。随身带着这台打字机也是种传承,想着想着就有了「斯文在兹」的使命感,再次自嗨。

  想下次再来芬兰不知道什么时候了,走之前我搜了当地可以买色带的地方。其实国内也不是买不到,当时确实是教「抢救性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冲昏了头脑。七月找到一处可以修打字机的地方,据说是芬兰全国唯一一家,我想如果这还没我这台打字机适用的墨水带,那就是老天要灭亡这种文化吧。

  

打字机修理哪家强?芬兰赫村找Tiainen!

  据说这家机器修理铺是全芬兰仅剩的一家,除了打字机还可以修打印机、传真机,缝纫机等老式物件。每天营业时间仅五小时。找到进门,意外发现居然还有一位顾客;后来知道这「顾客」其实是店主邻居&朋友,而且多亏了她帮忙翻译我才让店家明白需要什么——一款Erika 60 可以安装使用的色带。

  非常令人振奋的是,店家转身找了一会,回头就给我变出一发Erika 60 原厂色带!据翻译的奶奶介绍,这位现年七十岁的芬兰老头叫Veikko Tiainen, 年轻时曾被派往东德学习机械维修,甚至在Erika ——那家统筹了东德所有打字机制造商的Zentronik 企业呆过。当年他曾在Zentronik 旗下多家打字机厂实习,比如Opti ** , Rheinmetal 牌打字机厂;Erika 的不同部门,因此很容易就认出了我的设备(我给他看了我打字机的照片)。天下竟有如此巧合的事!

Erika 打字机的工厂车间, 这位老先生应该在类似的地方战斗过。

  仔细琢磨,这个所谓的巧合也是我大惊小怪。或许是东德与芬兰在冷战期间的贸易、人员往来出乎我的意料,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入手的这台Erika 60 起初就是芬兰大爷在国内买到的,那就说明芬兰有从东德进口打字机的记录,Erika 在芬兰市场有一定份额和存量;那么配套的,自然有厂家客服、维修的用户需求和相应的人力配置。这位维修高手曾到东德进修,是不是顺理成章?

  翻译奶奶也在七十岁左右,她说这个老头是个名人,上过电视、报纸,还有很多芬兰政坛及企业高层的朋友,因为这些人修打字机只能来这找他。原来 ** 十年代的个人电脑风潮革新太快,不少习惯打字机办公的中老年人适应困难;这些上了年纪的「权、贵」的办公需求还在,但能修理打字机地方或师傅却不好找了。

  欢迎来找 Konttorikonehuolto Tiainen!

  虽然沟通需要翻译,老人家还是很积极地给我一些材料——尽管都是我看不懂的芬兰语或德语文件。里面介绍了上面提到的他呆过的两家工厂的产品信息,要是能读懂就好了。不过也有几行能看明白。

  细思极恐,从东德进口打字机做什么?

保养说明:1.保管 保管打字机最好做到专机专人用,由使用者自己保管,比较妥当。没有相当检修知识和经验,切勿随便拆动。只有先从了解机件结构和参考有关书籍入手,对保全工作才有帮助...

  对了,中文、日文打字机在之前提到的那家博物馆也有介绍,看完下图,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东亚没有欧美那么深厚的打字机、特别是机械打字机文化了。其中中文打字机键盘上一共2500个字,日文机械打字机可选字符数量因为Kanji 的存在,也远不如拉丁字母来得方便。

中文打字机图: Stanford Report, November 28, 2012.

  我猜首先是象形文字本身特性,字符太多不适合用机械打字机输入;其次,东亚地区在打字机全盛时期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接触打字机的起步点比较晚且未形成足够市场规模、社会影响;最后因为用户习惯、历史包袱本身就小,加上文字处理器特别是个人电脑的出现,也会有更大的动力更新换代。这些因素等等汇总,让我们在打字机「这一页」翻得非常痛快。

  虽说如此,日本作为先发国家在打字机生产制造领域还是很有竞争力。比如享誉全球的打字机品牌Brother. 直到今天北美市场还有一定打字机需求,所以它们位于东亚的工厂现在还在生产打字机。

  不过英国打字机爱好者们就没那么幸运了。2012年11月,Brother 关闭了位于北威尔士的最后一家工厂,最后一台设备一捐给了伦敦的科学博物馆(详见BBC 报道)。谁还记得,当初为了博取英国人民喜爱,Brother 曾连续十二个赛季赞助蓝月亮曼城?

图源 Bluemoon-MCFC.co.uk

  回到Tiainen 和他的修理铺。临走前我提出拍一张照片,他径直回屋然后拿出一份报纸摆好了造型。这是当地报纸对他的报道,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真实反映劳动现场的照片。

工作室不大,到处堆满了打字机,缝纫机,传真机和各种电线、电源等工具。

  负责翻译的奶奶让我把照片发给她,因为这位老先生准备出书,现在收集各类照片。不知道用上没有。拍摄很真实地再现了工作场景,不过确实有点「原生态」;还是赫尔辛基晚报拍的这张专业,更有艺术气息、更体现匠人精神,题图就不用我自己的了。

拍摄者: HEIDI PIIROINEN

  拎着这发连箱子快十公斤重的铁家伙,我沉重地走了。这四年像一场超长旅行,现在回想只记得路上打了很多很多字。人生路还长,自己又何尝不是个「带着打字机的游客」?

You're just a tourist with a typewriter. "Barton Fink", 1991.天不丧斯文:二十世纪打字机与二十一世纪

  从 ** 5年Underwood #5 下木牌五号定型经典设计样式,到1992年那所芬兰学校停止打字机教学,打字机的生命周期几乎与二十世纪重合。所以标题的后半部分就是 「二十世纪打字机」。 二十世纪说是打字机的世纪可能不准确,但反过来打字机鼎盛于二十世纪应不为过。

  论语里有这么一段关于孔子在匡地受困的故事。子说周文王死后留下的那些文化遗产都在他这里了,如果老天爷不想灭亡这种文化,匡人又能把自己怎样呢。说得相当霸气,舍我其谁、当仁不让。但引申到子也许看不上眼的打字机这种奇技淫巧,有Tiainen 这样打字机修理匠坚守,有Raimo 校长为建立打字机博物馆奔走,打字机文化又怎会被轻易遗忘?

  有Polt 博士建立的推广普及打字机文化的站点 The Classic Typewriter Page,还有更多打字机爱好者特别是年青一代发起的博客、社区、数据库、交易平台,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打字机文化,还不至于「斯文扫地」。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篇》

  

  

  

  談外音

  以上是075期北欧半月谈的ENDING,本专栏还会继续保持更新。至于频率,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北欧半月谈」很久没有「半月」一谈的节奏了;名字就不改了,谢谢大家。

  

  参考消息

  打字机博客或相关站点

  ozTypewriter

  打字机博物馆(芬兰)

  打字机信息库:Typewriterdatabase

  x over it (有关于Erika 及东德打字机历史的多篇文章,具体可参见文中相关链接)

  The Classic Typewriter Page 「经典打字机」站点 by Richard Polt

  The History of the Fox Typewriter Company by Tyler Anderson

  

  图源

  IBM Selectric 「字球」

  伍迪艾伦图源

  Remington 手枪图 Gunsinternational.com

  Erika 工厂图 - The Cornelia and Peter Weil Typewriter Archives

  芬兰媒体赫尔辛基晚报报道Veikko Tiainen

  

  文末的打字机字体源自1914年Woodstock 打字机, 上传者Richard Polt. 有下载需要的同学可访问Free Typewriter Fonts 下载更多Polt 上传的打字机字体。

  查阅或下载更多免费打字机字体,可访问 Dafont> Typewriter fonts

  

在线表单提交
更多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

在线留言 / 我们的客服人员收到您的留言后将第一时间向您取得联系

传真:(0755) 29939876

联系电话:0755-29939993  29939994

24h销售热线:13828818369

24h售后服务热线:13590149467



email:mindray@126.com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新桥第三工业区金元二路19号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凡客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